龙南:亮出民俗文化品牌
发布日期: 2014-11-01 10:25:00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阅读: 来 源:
龙南板凳龙表演
在赣州南部的龙南县乡村,一座座客家围屋璀璨亮丽。客家先民从中原带来了伟大神奇的建筑,与之相依相伴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客家文化浓缩了客家人的精神需求,意义深远。為打造“客家龙南”,建设“客家名城”,在2008年客家文化年活动中,龙南竭力保护和开发民俗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產,守护客家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传承源远流长的客家精神。
寻找歷史的记忆、城市的灵魂
王琼是龙南县小有名气的摄影家,经常背著相机来回于各个乡村之间。“龙,是客家人的精神图腾,有关‘龙’的客家民俗文化非常精彩。”谈起客家民俗,王琼很有劲头。每年元宵节,里仁镇栗园围都会举行香火龙表演,这时总少不了王琼的身影。围屋内外锣鼓声声,鞭炮阵阵,“稻草龙”上插满点燃的香,舞动时整条龙星光闪闪,“四柱落井”、“黄龙缠柱”、“黄龙摆身”等,惟妙惟肖的表演让人惊叹。“凝聚人心的‘香火龙’,教育围屋家族要团结、和谐,这样的民俗文化值得弘扬。”王琼说道。2007年,龙南香火龙被列入赣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產名录。
陆地有“龙”,水里亦有“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杨村镇都会在大池塘中举办龙舟盛会。此项活动自明弘治年间创办以来延续至今近500年。太平龙舟盛会為期5天,过程包括龙船下水、参赛船队报名、“龙船会”、进村扫邪、龙舟预决赛、颁奖、游船。赣粤农民群眾欢聚一堂观看龙舟竞技,气氛热烈。“这种客家龙舟赛独具客家特色,表达了客家人祈福吉祥的美好心愿以及团结奋进的进取精神。”杨村镇退休教师赖观扬多年来致力於研究客家民俗文化,还出版了不少有关客家民俗文化的著作。
“在杨村、九连山、夹湖、武当、南亨等乡镇,有种客家山歌久盛不衰,叫《过山溜》。”龙南县文化馆副馆长廖小凤介绍道。平时,她经常蒐集客家山歌。她认為,这麼珍贵的文化遗產一定要好好蒐集整理。她说,过去,客家人会挑著粮食到邻省广东去卖,换回食盐和杂物供生活所需。由於去广东要穿过茂密的森林,為了壮胆吓跑森林中的老虎,客家人进山过坳都放大喉咙高唱山歌,这迴旋之音当地人叫“溜”,由此得名叫《过山溜》。说著说著,廖小凤还高歌起来:“阿哥出门去广东,打只山歌显威风,隔山老虎对我走,寻到钱来回家中。”高亢悠远的客家山歌透露著客家人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在龙南,还有似剑似叉可作自卫武器的客家妇女头饰银簪、银夹,有古朴、保守、方便干活的客家服装,有既蕴含中原汉唐饮食文化之遗风,又融合本土客家製作工艺和特色的客家饮食和小吃,如客家米酒、凤眼珍珠汤、捶鱼、酿豆腐、韭菜腊皮、黄元米果等,原料虽单一,却味香、形美、类多。这些客家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可谓歷史的记忆、城市的灵魂,无不彰显著客家人勤劳、进取、团结、坚强的精神世界。
亮出民俗文化品牌
与王琼、赖观扬、廖小凤一样有志於研究、拯救客家文化的人在龙南还有许多,有干部,有退休老师,有农民,他们用笔、镜头记录下客家文化,对外进行大力宣传推介,提升了龙南客家民俗文化的知名度。这得益於县里营造的打造“客家龙南”、建设“客家名城”的浓厚氛围。
在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中山艺术团、长青艺术团等10多个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相继诞生,社会各界群眾投身客家文化发展热潮,将民俗文化生活内容编成鲜活生动的歌舞、小品、相声等,将板凳龙、三角班、过山溜、莲花调等传统文艺进行重新包装和整合,用群眾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展现民俗文化的精髓。為配合文物徵集活动,许多农民群眾慷慨献上客家歷史文物;客家生活被编成三字经、顺口溜;一些独具客家风情的乡村被申报歷史文化名村、建成客家民俗文化村,客家服饰製作基地、客家围屋群村落、客家优秀人才村等层出不穷……
為了弘扬客家饮食文化,龙南将客家饮食小吃摊位和商家集中到县城商贸专业街,形成客家饮食、小吃一条街,并筹建新街区,扩大规模和影响。為打响客家米酒品牌,围绕赏酒、品酒、藏酒三大主题,县里将里仁镇渔仔潭围打造成集展览、品尝、收藏各类酒于一体的“客家酒堡”,由此倡导客家酒文化,激活客家旅游资源,提升客家民俗文化知名度。
在客家文化年活动中,有一整套以保护、传承客家文化為主题的客家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如邀请赣粤闽客家知名人士和专家,前来龙南举办客家围屋文化论坛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批客家名厨,举办一次大型客家美食节;邀请赣粤闽专业人士进行客家服装设计与表演活动;挖掘城乡艺术人才编排一场龙南客家经典戏活动,开展客家山歌比赛、客家龙舟竞赛、客家书画摄影大赛等。活动的开展,為客家文化的弘扬搭建了广阔的舞臺,让客家文化重焕光彩。
让精神家园永葆青春
龙南充分挖掘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让非物质文化遗產得以很好地保存,这对我们“非遗”保护工作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啟示。
客家民俗文化的主题是勤劳善良、不屈不挠、崇文重教等,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為凝聚著客家人的一种独特精神。所以,民俗文化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民俗文化资源深藏於民间,发展民俗文化要在广大乡村中挖掘资源,进行开发建设,要激发群眾的参与热情。同时,挖掘、发展后的民俗文化要服务於百姓,将之提炼出来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用来激励人们干事创业,继承客家精神,由此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龙南出臺多项举措激发干群参与客家文化建设热情,并将客家民俗文化内容纳入围屋开发、城市建设、旅游发展、文艺表演、艺术创作等当中,成為教育“活”教材,真正意义上弘扬了客家文化和精神。
如今,客家旅游内容除了客家围屋外,客家民俗文化日益成為人们热衷的项目。要发展客家文化,提升民俗文化吸引力和增强其生命力非常重要。龙南通过建设客家民俗文化村落、开发客家酒堡、建设客家饮食一条街、举办服装设计与表演活动、组建文艺队伍表演客家民俗节目等,将客家民俗文化与客家围屋相配套,与文学、艺术、旅游等相融合,提升了客家文化吸引力和生命力。
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如果发展民俗文化仅仅是喊几句口号,搞几个活动,定几个节日,只是追求一时的热闹,而不考虑文化是否能產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话,是没有意义的。要将民俗文化资源转变為民俗文化產业,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著力发展客家旅游產业,让民俗文化真正產生“產值”。龙南客家民俗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发展农家乐,使民俗文化旅游產业日益旺盛,让百姓受益,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双赢”。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中佔有重要地位,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產业,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带来持久而长远的效益。(资讯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