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名城”入目来 龙南县“客家文化年”活动综述
发布日期: 2014-11-18 11:57:00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阅读: 来 源:
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文艺晚会精彩纷呈。(资料图片)
一座座客家围屋修葺一新,各显特色欢迎八方宾客;客家民俗文化载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多样艺术形式展现其魅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处处彰显客家元素和气息;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日益红火,富了农民口袋,带来经济效益……走进龙南,一座“客家龙南”、“客家名城”清新入目而来,令人陶醉。
“文化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动力,为此,龙南县着重挖掘客家文化,将2008年、2009年确定为‘客家文化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了一系客家文化活动,目的是为了弘扬客家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龙南县委书记曾凡说
游客参与的客家婚俗表演热闹非凡。(资料图片)
掀开客家文化的“红盖头”
从赣粤高速公路驶入龙南境内,可看到一块“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龙南”的巨型广告牌。拥有376座客家围屋的龙南县,在“客家文化年”活动中,将一座座客家围屋从山沟沟里“挖”出来,为之量身订制,打造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2008年,“客家酒堡”渔仔潭围闪亮登场,200多年历史的围屋披红挂彩,以酿酒、展酒、赏酒、品酒、藏酒为主题,如靓丽的新娘呈现在众人面前。2009年,沙坝围被定位为“东方古堡·大芬画家驿站”,迎来了深圳大芬画家村的画家们,小巧、精致的沙坝围被画家们描绘得神秘、迷人。还有栗园围、关西围、佛仔围、西昌围……诸多客家围屋,从此掀开了遮盖已久的“红盖头”,走出了深山,迈向了世界。
围屋要开发,文化更要激发。为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进一步打响客家文化品牌,该县先后部署了一系列客家文化活动。随即,与客家围屋息息相关的客家文化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09年,龙南县的文物普查公布了以西昌围、沙坝围、猫柜围等9项县级文物保护名录,经过努力,龙南香火龙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香火龙、杨村米酒、杨村池塘龙舟赛、杨村过山溜、珍珠米粉制造工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客家美食节里,客家烫皮、珍珠米、捶鱼等客家饮食香气诱人;“西关小姐”走关西活动中,客家山歌“过山溜”高亢悠扬;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里,香火龙表演惟妙惟肖;新成立的采茶剧团送戏下乡时,精心编排客家经典戏博得喝彩;在民间文艺活动中,板凳龙、三角班、莲花调等传统客家文艺丰富多彩……在“客家文化年”活动中,龙南筹备了一整套以保护、传承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客家文化系列活动,亮出了龙南客家文化品牌。
城市品位高了 群众生活美了
乡村的客家围屋和客家文化被激活了起来,如何在城区浓厚客家文化年的氛围,打造“客家名城”?龙南决定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融入客家文化元素,着力提高城市品位,丰富文化内涵。
在龙南县城渥江之滨,县里市场化运作设立了一块绘有客家围屋、客家妇女、客家景点、客家生活等内容的巨型灯饰广告牌。在龙翔广场,客家先民迁徙雕塑群、客家围屋、太平桥浓缩了客家文化。2009年,广场的客家围屋又装饰一新,成为了“桃川书院”,通过各种渠道收藏图书4000多册,并开展一系列以国学和客家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使之成为集藏书、读书、交流为一体的新型客家文化场所。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青少年宫、文化活动中心、东湖新区几项大型城市项目,也将着力体现客家风格,提升文化品位与水平。“如今,龙南一些酒店和宾馆张贴有客家围屋的装饰图画,推出客家菜肴、客家礼仪,还有当地领导干部的名片都统一印制有客家风情的图案,‘客家龙南’的感觉真的出来了。”来到龙南投资或旅游的外地人一到龙南县城便感觉到处处透露着一种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
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龙翔风”周末广场文艺演出、客家围屋形象大使竞赛、周末朗读大擂台、新农民周、“关西妹仔”评选、文化站(室)创建、图书捐赠……客家文化年活动唱响龙南客家文化品牌的同时,更是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大批农民剧团、能人协会等群众文艺队伍应运而生,文化活动浪潮此起彼伏。今年,龙南隆重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演出活动,17个乡(镇、场、管委会)制作了本乡特色民俗民风展版在龙翔广场展出,还安排了民乐队、舞龙、剪纸表演、客家美食、客家工艺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客家民俗表演,充分展示了龙南非物质文化魅力。桃江乡窑头村农民陈科发是花卉苗木种植大户,也是位能歌善舞的民间艺人,他说:“人们创业致富了,心里更想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县里开展‘客家文化年’活动,给我们群众提供了场所和服务,让我们的生活美滋滋的!”
客家酿酒产业富了农民。(资料图片)
文化,欣然步入市场
文化要发展、要繁荣,必然要走上市场化、经济化的路子。龙南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并致力做到这一点。
“‘客家文化年’活动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一定要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促农增收。”本着这一原则,龙南县着力通过围屋开发工程、文化宣传推介、文化活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2008年10月,该县举办了首届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通过客家风情游、客家美食展、民俗风情摄影展等活动,吸引诸多客商投资龙南文化事业,现场签约4个,签约资金1.88亿元,达到了文化、经济“双赢”的目标。在客家文化旅游产业中,龙南县重点引导农民发展客家酿酒产业,酿酒户从中每年可增收5000多元。渔仔潭围被打造成“客家酒堡”后,成立了酿酒协会,引进了销售客商,酿酒业很红火,农村妇女曾来娣靠酿酒每月可获上千元收入,她说:“没想到我80多岁了还能靠这客家老手艺赚钱啊!”据了解,龙南县以客家文化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产业每年实现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
老板凑钱,农民凑房,龙南县出现了客商和农民股份经营客家“农家乐”产业的现象。原来,该县在“客家文化年”活动中,创新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围屋村民成立旅游开发合作社,股份经营围屋旅游产业;引导和鼓励客商出资金,农民出资源,合作发展“农家乐”等二三产业;引导和鼓励客商、民营企业家承包经营客家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如此,激活民间资金,变通经营方式,进一步激活了民间资本,促进了文化消费,繁荣了文化市场。依托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该县还以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切入点,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模式,筹资100万元组建了客家文化产业开发建设公司,通过企业家创办公司大力度开发经营文化产业,创新了客家文化产业开发建设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新路子。